文化赋能群众新生活 重庆积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
《重庆市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实施情况调研会议在大足区召开。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一行调研大足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情况。图为大足区图书馆盲人阅览区域。
2020年8月1日,《重庆市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正式实施。实施近两年来成色如何?
4月28日,《重庆市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实施情况调研会议在大足区召开,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一行调研了大足区图书馆、大足区老年大学、棠香街道红星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地,实地了解公共文化服务如何赋能群众新生活。
大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志介绍,当前,大足区正围绕“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目标,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大足。
据悉,近年来,大足从区级层面统筹、强化保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有力开展,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致力于提供更便捷更高质量服务,大力推进数字化和网格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其中,在推进文化阵地建设方面,大足采取政府投入、争取上级投资、资产置换、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大力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3个、17个;24小时城市书房2个、乡情陈列馆15个、戏剧曲艺特色学校13所;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文化共享工程、广播村村通覆盖率100%,“15分钟文化圈”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在推动智慧场馆建设方面,大足进一步完善“重庆市群众文化云”大足支平台、“数字图书馆”、智慧场馆等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文化馆每年新增数字资源不少于300GB,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不少于15TB,文物资源、古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现数字化收藏管理。
大足是重庆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以持续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赋能市民新生活的一个缩影。
会上,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九龙坡有序推进重庆市群众文化云平台九龙坡区分平台(文化馆物联网)建设,整合培训、讲座、文艺演出等公共文化资源,开展“送演出进基层”、“辅导下基层”等文化服务配送近1000场次。在全市率先试点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目前已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10个。
铜梁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铜梁积极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成立铜梁龙艺术团专业艺术团队1支,指导发展业余文艺团队322支,演职人员达6000余人;有机关、部队以及企事业单位文艺骨干1万余人;有各级各类文化志愿者366名、文物志愿者221名,分别参与到“三馆一中心”免费开放、送文化下乡、关爱特殊群体、?;の幕挪戎魈饣疃小?/span>
当天,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肯定了大足等地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落实《重庆市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接下来,重庆还将持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落实主体责任,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