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水镇人大代表徐璞:法治乡村建设的“播种人”
虽是“80后”,可他已在基层扎根近20年;虽也曾向往大城市,但他仍旧选择回到家乡的土地上。他就是龙水镇人大代表、龙水司法所所长、龙水镇调委会副主任徐璞。
这些年,徐璞立足本职岗位当表率,履行职责担使命,时刻以一名人大代表的使命感、责任感,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辖区的每个角落,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掌声。
做矛盾调解的“有心人”
多年的基层工作,为他作为人大代表履职带来了丰富的经验。“群众的事务必挂在心上,矛盾调解务必用上全力,要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毙扈笔钦庋档?,也是这样做的。
龙水镇是大足区辖区内的大镇,人口众多,矛盾纠纷多发易发,急难险重任务常有,但徐璞总能迎刃而解。面对租户因为自身原因造成房屋毁损的火灾事故纠纷,他提出“以建代赔,减租代补”的化解方式,即以租户重新修建的方式代替赔偿房主损失,以房东减租的方式适当补偿修建款,妥善处理纷争。面对时有发生的校园纠纷,他深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为此自学心理学,并通过了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在调解的同时修复当事人的心理创伤。
多年来,徐璞先后成功化解矛盾纠纷900余起,其中重大矛盾纠纷600余起,涉及金额5000余万元,为农民工争取合法权益3000余万元。
做法治精神的“传播者”
人大代表以人民的切身需要为己任。多年的调解经历让徐璞看到,群众中仍存在“信访不信法”的思想,要想改变现状,必须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氛围。于是,他带领全所工作人员穿梭田间地头、深入企业厂矿、走访商铺店面开展普法宣传,先后开展法治讲座1600余场,送法上门1.1万余次,提供法律咨询2万余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百万余份。
在纠纷调解中,徐璞注重释法说理、以案说法,提升当事人法治意识。龙水镇某工程项目在某村埋设管道占用土地,被占用土地的20余户村民与未被占用土地的50余户村民因补偿款分配问题产生纠纷。一天,双方面对面发生争执,如果不能及时妥善解决,一起群体性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徐璞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往现场,一边说服当事双方撤离现场,一边以《重庆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释法和劝导,并结合实际案例向村民说明造成伤害将引发的法律后果。随后又召集双方代表与村委班子一道商讨分配方案,进一步明法析理,最终成功化解了双方争议。
多年来,徐璞全身心投入调解和基层法治建设一线,在认真履行司法职能和人大代表职责中,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播撒了法治建设的种子。徐璞表示,将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镇人大主席团的带领下,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扎根于民、服务于民、问政于民。(麻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