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万镇人大:人大代表倾力解民忧 护航群众"急难愁盼"显担当
近日,在檬子村党群服务中心上演了暖心一幕:250余户村民有序领取了被拖欠的15.7万余元土地承包费,欢声笑语中饱含着对人大代表的真挚谢意。这场持续一年的"民生保卫战",生动展现了人大代表扎根基层、为民纾困的担当作为,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写下鲜活注脚。
一纸承诺背后的民生担当
"钱不到账,我们代表不撤场!"面对通联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拖欠土地流转费的棘手问题,区人大代表王学礼、镇人大代表王地生主动立下"军令状"。自去年4月起,他们化身"协调员",先后多次走访联系该企业负责人,既讲法律政策又算长远发展账;当起"监督员",3次组织村民代表与企业开展协商谈判,确保群众权益不受损;做好"联络员",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实时跟踪企业资金筹措进展。在代表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促成兑付方案落地,用法治温度化解经济纠纷。
三级联动织就民生保障网
在这场民生攻坚战中,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构建起立体化履职网络:代表联络站化身"民意前哨",收集群众诉求8条,形成专项建议推动问题解决;镇人大代表谷达银驻守发放现场,逐户核对信息,确保"每一分钱精准入袋";区人大代表王学礼组织法律顾问全程参与,为纠纷化解提供专业支撑。这种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工作模式,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
一面镜子映照初心使命
当5组村民胡先伟攥着迟到的承包费时,那句"感谢人大代表们的工作,让我们吃了定心丸"道出了群众心声。这面映照初心的镜子,照见的是代表们38次走访踏勘的足迹,是协调会上据理力争的坚守,更是365天持续跟进的执着。正如王学礼代表所言:"群众选我们当代表,就是要我们敢啃硬骨头、能接烫山芋。"
这场"承包费保卫战"不仅守护了群众的钱袋子,更擦亮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金字招牌。(郭嘉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