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食品安全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区食品安全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安排,今年10月,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恒昌贸易有限公司、双福油脂公司、采阳农业合作发展社、屠宰场、回龙开心农场和快速检测站等11家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服务企业,通过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和察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区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区现有食品生产企业69家、食品加工小作坊己核准54家、无证食品加工小作坊130余家。食品流通企业4200余家,餐饮服务单位3300余家。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42个,面积41045公顷,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39个。养殖场561个。
近年来,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镇街切实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维护群众健康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抓改革、建制度、强监管、转作风等举措,切实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全区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意识较强,监管氛围良好
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关系老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食品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绩考核内容,广泛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四走进”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等方式大力普及食品安全和群众维权法规和知识;借助“3.15”消费者权益日和“5.15”打击经济犯罪宣传日,大力普及烟酒、食品真假等食品安全知识;利用科技下乡、阳光工程培训等契机,大力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
(二)体系完善,监管网络健全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划入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相关职能组建了新的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以下简称食药监局),下设4个直属监管所,加挂食安委办公室牌子。全区27个镇街均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聘请了311名村社协管员,基本形成了从区到村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如食药监局新制定42项制度,修改完善81项制度,废止6项制度;农委完善《大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三)推进有序,监管举措务实
各职能部门成立了“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并紧紧围绕“舌尖上的安全”开展了系列行动。食药监局、农委、公安、工商等部门齐抓共管,加强联动,建立了信息共享、协调配合、整体联动机制,形成了食品领域安全监管合力。严格生产标准和产后跟踪检查,加强对食品、农产品、畜牧生产企业的产前资格审查,备案登记;强化例行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加大生产企业生产过程的食品质量、生产环境、人员卫生状况等检查力度;严格控制食品、农产品、畜产品的质量,注重跟踪监测,食品安全防线进一步巩固。
(四)重点突出,查处打击有力
为切实确保食品安全,各职能部门在开展日常监管的同时,集中开展了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如食药监局深入开展“无证小灶酒整治”、食品生产质量整治、学校食堂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立案调查;公安局对农资市场、豆芽市场、烟酒市场进行重点检查,强力打击食品领域犯罪,重点打击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毒豆芽等违法犯罪行为;农委开展了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并及时曝光;畜牧局加强对安全生产隐患重点区域监管,潲水猪、奶牛的饲养、生产、销售各环节成为监管重点等。
二、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了解到,尽管全区食品安全工作整体平稳。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食品安全意识谈薄。全区食品安全意识还不浓厚,部分群众为图便宜、方便而忽略质量的现象仍然存在,食品安全意识、消费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相关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高度,对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常识、监管部门自身工作的宣传还不到位;食品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社会职责,守法、诚信、自律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食品安全问题较多。全区食品行业从种植、养殖到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普遍存在小、散、乱、差等问题。特别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多为手工作坊式,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差,人员素质较低,生产设施较简陋、出厂(基地)检测流于形式。纯净水、蔬菜等在出售前,均无抽查备案,有的快检因检测室不标准、检测人员不专业,导致数据不真实,只能作为参考;奶粉、餐饮企业的进货渠道不明、货品状况不清,没有建立台账,尤其是奶粉的销售渠道不清楚,给监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学校附近的小摊贩流动性大,无证经营,一些油炸食品、方便面、小吃等既不卫生也不健康,严重危害学生身体健康;水果市场售卖打蜡水果、滥用保鲜剂等时有发生;农村的“一条龙”饮食服务没有完备申报备案制度,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食品安全隐患较大。
(三)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新成立的食药监局,虽然形成了从区到村的网络监管格局,但作用发挥还不明显,下属所、村协管员的职能职责不够明确;村协管员多由村干部兼任,带来部分村协管经费由村干部共享、工作开展及责任由协管员承担的情况发生。职能部门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合力不强,执法仍有死角。
(四)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不充分。监管力量薄弱,新食药监局的新进人员多由其他部门调入,大多缺乏食品安全监管专业知识,工作开展有心无力;检测设备缺乏,特别是无专业鉴定机构,给执法检查带来很大难度,如“毒豆芽”的鉴定,只能送到山东青岛,浪费了财力、人力和精力;镇街普遍反映缺乏执法车辆、取证工具、检测仪器等硬件设施。
三、几点建议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大计,关乎党和政府的声誉。食品安全监管点多、线长、面广,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饮消费的整个过程,经历环节多、情况较为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从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强化监管,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保护屏障。为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狠抓宣传,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切实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多角度、全方位、大张旗鼓地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食品监管工作,加大对食品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在大足日报、电视台、大足在线等设置专栏对食品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读,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识假辩假能力,进一步增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震慑、震撼力和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突出源头治理。严格落实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具有相应厂房、设施和卫生环境,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质量检测设备、检测记录等相关规定,抓实生产许可,从严准入制度;切实强化对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过程的监控,建立从原料、辅料到成品的动态监控体系,及时发现、纠正生产企业违规使用或添加对人体有害的化学药品、添加剂、农药、化肥等不规范的生产行为,推动生产经营主体严格质量自管自控,做好全过程记录,强化全过程管理;着重抓住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进货渠道,进一步强化永辉、新世纪等超市及食品批发市场、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经营网点的监管。
突出餐饮管理。加大对餐饮服务企业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对食材、油及佐料的监管,以及厨房卫生、从业人员健康证、厨具消毒安全等规定的落实,切实杜绝“潲水油”上餐桌、消毒柜成摆设等现象;严格执行原材料采购登记备案制度,确保餐桌上的安全。
突出违法处理。坚持重拳出击,强力打击食品领域犯罪。进一步拓展公开举报方式,依靠群众参与打击食品犯罪,让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信息摸排、案源深挖,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切实通过取缔生产许可、按上限??畹确芍撇檬侄危涌焱平称沸幸党闲盘逑到ㄉ?,将有严重违法违纪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列入“黑名单”,通过区食安办定期向社会公布,实施重点监督管理,切实以高压态势促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放弃侥幸心理,真正遵纪守法;多措并举强化对学校附近售卖食品小摊贩的监管,真正为孩子撑起健康的食品?;ど?。
(三)完善机制,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完善协管员机制。改变目前村协管员由村干部兼任的现状,探索建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村协管员制度,即在具备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协管员,1个协管员负责2—3个村,所有协管员均由区食药监局统一招聘、调配,定期培训和考核,既促进社会就业,又能做到专职专用。
完善举报激励机制。充分发动群众,建立举报激励制度。设立举报基金,奖励举报有功人员,鼓励群众举报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企业,真正把食品安全监督触角延伸到社会每个角落、覆盖到社会每个领域,着力构建人民群众从生产到消费、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
完善协同配合机制。建立健全食药监系统内部配合机制,进一步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和监管资源,确保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工作衔接有序、运转高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通过适时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资源共享、联合执法等制度,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确保部门间信息沟通无障碍、相互配合更紧密,重点加强与种养殖环节监管的密切配合,积极探索食品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等机制,确保整个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不断、衔接无缝,构建完备的侦查办案、技术支持、督察督办等协同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
完善责任倒查追究机制。通过完善生产加工、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的登记备案制度,推动企业自主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健全部门食品安全责任倒查追究机制,确保形成从企业到部门都高度重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良好态势。
(四)强化保障,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注重标准保障。尽快制定完善农产品、畜产品等各类食品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完备的数据支撑,确保食品行业更加规范有序。
注重人才保障。结合食品监管机构改革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对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人员的学习培训等,进一步提升其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切实铸就一支素质过高、本领过硬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
注重设施保障?;∈屑断喙夭棵哦晕仪称钒踩ぷ鞯墓匦?、支持,尤其是市食品药品检测所对我区食品安全检测设备、检测技术的支持和帮助,切实解决检测设备不齐全、检测人员不专业的现状;加快规划建设1家现代化的规范屠宰场,改变现有屠宰场卫生环境差、设施落后、场地狭小的现状,确保畜产品更加安全健康、环保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