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24小时免费-300上门4个小时电话多少,凤凰楼阁官方网站入口,全国同城空降快餐群

您的位置:首页 >人大调研>详细内容

人大调研

关于人大代表之家“建管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25 14:04:07 浏览次数: 【字体:

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5月—7月,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先后深入古龙、龙滩子、季家、高坪等镇街,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区人大代表之家(包括代表活动站、代表民情联络点、网上代表之家)“建管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2019年深入推进“密切联系群众加强代表之家建设”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重要制度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加强代表之家建设的指导意见》(渝人办发〔2019〕33号)、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交流会和区委二届82次常委会会议精神,围绕“358代表工作机制”,按照“三化”工作思路,经过两年的努力,代表之家建设初具雏形,管理基本规范,作用得以较好发挥。

(一)标准化建设家

一是采用“1+1+N”建设模式。结合“三亮”建设情况,布局区人大常委会建立1个市人大代表之家,每个镇(街)人大建立1个区人大代表之家,村(社区)建立N个代表活动站(点)(其中选举产生5名及以上人大代表的各村(社区),建立1个活动站;选举产生5名以下人大代表的各村(社区)建立1个民情联络点),合理设置全区家站点。截止目前,全区共投入经费276万元,建成427个家站点,其中,市人大代表之家1个、区人大代表之家27个、网上人大代表之家91个、代表活动站243个、代表民情联络点65个。二是整合活动场地。立足镇(街)实际,将家的建设与便民服务中心相结合,整合党建、接访、阅读等功能,一室多用、共建共享。三是统一配置标准。印发了《重庆市大足区人大常委会关于贯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加强代表之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明确代表之家建设“9有”基本标准,同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区人大代表之家进行了补助。

(二)规范化管理家

一是编排四级代表进家。按照代表选举产生所在地、工作单位所在地、统筹考虑三重编组法,就近就地将全区1595名(其中全国人大代表1名、市人大代表20名、区人大代表312名、镇人大代表1262名)四级人大代表混编进家开展活动,统计显示,全国人大代表进1个家(市人大代表之家),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分别进2个家(站、点)。二是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明确各代表联系组负责家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确定1名管理人员,做好代表之家日常管理服务。制定出台了代表之家工作职责、活动制度、接待人民群众及意见处理等7个制度,规范了家的运行。三是加强督查指导。设立区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片区、市人大代表和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镇(街)进家、区人大代表联系村(社区)进站(点)机制,指导家的活动、学习培训和视察调研等。依托市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建立91个网上代表之家,公开代表履职信息,加强代表履职监督。修改完善区人大代表联系组评价办法,将家的管理设置一定分值,纳入镇(街)人大代表工作的评价内容。

(三)常态化使用家

一是开展学习交流。制定年初活动计划,定时间、定内容,组织代表进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人大业务知识及定期传达全国、市、区人代会精神,有效提高了代表的履职能力。据调研,每个家每年组织代表学习培训和履职交流均在1次以上。二是开展专题议事。轮流安排“主任接待日”“密切联系群众·助推三城同创”、代表履职评价、回原选区述职等活动到“家站点”,有效地发挥了家的作用。两年来,代表在家中共撰写了建议539条。三是开展群众接访。每月明确代表到家中固定接待选民、处理意见,化解难题,特别是12月10日代表“走访选民日”,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集中到“家站点”,开展述职评议、法治宣传、倾听民意、为民办事等活动,有效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群众一致好评。据统计,去年开展的走访选民日活动中,共接待群众9000余人次,走访群众8000余人次,收集群众建议意见200余条,解决问题近150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目前人大代表之家在建管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市人大的要求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个别镇街的领导和人大工作者对建“家”的认识不够到位,认为“家”可有可无,是“走形式”“做过场”。部分代表对“家”的建设和功能定位不知晓、不清楚,认为在哪里接待选民均可,“主动回家”的少。个别代表在家中接访群众时,有被动应付的现象,没有深层次去了解选民的需求。

(二)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部分“家”的一些制度还停留在墙上,活动也没有按计划按时开展。网上代表之家的信息内容不完善、更新不及时;个别代表对现有的政策、法律法规不熟悉,不能解答群众所提的问题,更提不出好的建设性建议。个别家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不够规范,活动记录过于简单,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记录不全,无转办反馈意见等。

(三)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部分家除按照意见的要求开展学习、议事、接待群众外,没有开展其他更多的活动,家的利用率不高。比如:约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活动,几乎都未开展;对如何依托家创新性地开展活

动,思考不多,探索不够。

三、意见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代表之家“建管用”工作,确保代表之家既能建得起,更能持续高效运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站位,宣传好代表之家

一是明确宣传对象。要加强对人大代表、选民、工作人员的宣传,知晓家的功能和作用,扩大家的知晓度,不断增强代表的归属感。二是丰富宣传内容。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两个机关”建设重要内容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对家的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强对代表法中代表应尽义务的宣传,激励代表主动进家收集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建议。三是用好宣传载体。要利用人大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大足人大等载体,实时宣传代表之家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代表之家好的工作经验和创新做法,不断推动我区代表工作。

(二)明确重点,管理好代表之家

一是注重“网上代表之家”建设。要依托市人大“网上代表之家”功能模块,及时做好信息发布、网上学习、履职交流和登记等动态管理服务工作,提高代表之家建设信息化、便利化水平。比如:公示代表信息,提前公布代表家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公开意见办理情况等。二是注重代表制度落实。要按照年初家的工作安排,深入落实代表联系组活动、联系群众、向选民述职等系列管家制度,明确代表参加家的活动和接待群众的基本要求;三是注重加强履职评价。坚持代表履职积分制,网上公开代表进家开展活动的积分,增加代表的责任担当。要组织代表在家开展履职自评、代表互评和优秀代表评选。12月10日是代表集中述职日,各家要按照规定组织代表向选民进行现场述职,接受选民测评。

(三)真抓实干,使用好代表之家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要定期组织代表集中学习民法典、代表法、选举法、监督法,就如何写好代表议案建议、如何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以及如何开展视察调研等进行履职培训,提升代表素质和现场答疑解惑能力。要利用《中国人大》《公民报》《公民导刊》等报刊杂志,丰富代表学习内容,促使代表尽职尽责。二是加强活动开展。要将常委会“主任接待日”轮流安排到“代表之家”,督促代表收集、整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把代表视察调研等前期活动的安排动员和活动后的讨论、建议意见的梳理等放在“家”中进行;要以“家”为平台,积极开展“密切联系群众·推动富民兴区”“密切联系群众·助推三城同创等主题活动,推动活动深入开展;要结合各家实际,丰富活动内容,有特色地开展家的活动,提高家的利用率。三是加强联系选民。各家站点每月要固定一个日期为选民接待日,特别是12月10日要组织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集中到家,让代表与选民见面,直接联系沟通,对选民反映的问题和意见,按照“意见建议办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梳理,建立台账,落实责任,分别按建议、工作参考、情况反映办理并销号归档。



【打印正文】

相关信息